close
        Busker的意思大概就是我們所謂的街頭藝人,利用在街頭表演然後賺取路人觀眾給的小費。那這種表演的方式有很多種,例如說雜耍、魔術、唱歌等等。我自己目前走在路上是還沒有碰過魔術街頭藝人,所以還蠻想看看台灣的魔術街頭藝人到底在變些什麼。我自己知道的是有幾位輔大的人有考上街頭藝人,不過折氣球算是主體,魔術是輔助,輔大前社長也是街頭藝人,不過聽說有人看到他在變的時候是在解魔術方塊,這部分就不與置評了。

       國外有名的街頭藝人魔術師我知道的,大概就是街頭魔術之王Cellini和遠從英國飛到美國的Gazzo。在前一段時間我曾經很熱中在鑽研一些街頭藝人的東西,所以我看了不少Cellini的表演還有Gazzo的,也買了不少他們的教學帶,像Cellini的研習會教學帶我應該是台灣唯一兩片都有的人吧(不過也很貴...),Gazzo是買了他的書和抓一些他的表演來看。那會很熱中在街頭藝人的這些東西裡面原因不是我想當街頭藝人,而是我很佩服街頭藝人抓住群眾的能力和技巧。在街頭上,在人來人往中能夠吸引路人的注意力停下腳步觀賞你的表演,然後持續的觀賞並且最後甚至願意給小費,這種個人的技巧和魔術一定是很棒的東西,我覺得這些都是一種很大的學問。另外一個是說我是一個很懶惰的人XD,我覺得每次表演前要花30分鐘準備是一件很累的事情,尤其是變鴿子,還要隨時注意情形,然後快輪到你表演在趕快去setting,整個就麻煩= = ,我比較喜歡羅賓老師或是羅飛雄老師,箱子拉上台就開始「咻~咻~咻」或「OK~(提高聲調)」。因為這些零零總總的原因,所以我開始很認真研究魔術師街頭藝人。

        後來翻了Gazoo的書和Cellini的帶子,裡面提到一點我覺得蠻重要點的,他認為一個街頭藝人是將秀帶給觀眾,而他認為能夠在街頭生存的人,他的秀不管到哪裡都是一個好秀。原因在於street是最殘酷的表演環境,這跟你去電影院看電影不一樣,進去電影院我們先有了投資,所以及使電影再難看還是會坐在那邊看完,但是街頭表演不一樣,沒有投資,只是偶然的經過,不好看我就走人。這不是太特別的意見,不過卻點出成功的Busker一定不簡單。

        回歸主題,這篇文章主要是因為黃大胖問我有關Busker我自己的看法,其實我也知道蠻多魔術師不喜歡Busker,因為覺得好不容易走進去theater,為什麼還要回去street?不過說一句實在話,今天你在魔術城堡看到Cellini和Peter Marvey,我相信不會有人比較瞧不起某一人,香蕉芭樂各有所好,瞧不起某一方是很詭異的事情。Busker對於觀眾反應和情緒的掌控我相信會比一般魔術師好很多,而他們在臨機應變上也很有一套,見人說人話、見鬼說鬼話,而在劇場裡面的魔術師可以呈現更具聲光效果的魔術,情境的鋪陳則是比街頭藝人要好許多,有人跟我說過他喜歡看變牌甚過舞台變鴿子,有人喜歡近距離體驗,有人喜歡舞台上的神蹟,反正講來講去,其實我自己對什麼類型的魔術師都覺得各有所長,只是看你自己選擇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魔術師。

       我覺得一個玩魔術的人,勢必很難全部的魔術都精通,玩到某個程度就會開始找出自己喜歡的方向和適合自己的方向,像是有些人就會專攻近距離或是舞台,像沛然就專攻舞台,而羅賓老師大家可能不知道他剛出道的時候也是在舞台出鴿,考藝工隊也是變鴿子勒,Ammar年輕的時候也是有出過鴿的。在接觸的前幾年,大家一定都是廣泛接觸,玩到最後就玩出自己的味道。當然也是有十項全能的神人,像劉謙就是近距離跟舞台都很猛。其實,自己玩爽就好,哈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j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