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

 

normal_1195312322.jpg


        故事型魔術在之前形成一種風潮,應該是說主題式的,魔術師有個角色,有個劇情編排成整套程序,台灣最代表性的大概就是PJ吧。不過說一句老實話,好像也只有他一個的樣子.....囧。果陀劇場在這兩年分別推出了兩部舞台劇,去年是「巴黎花街」,主角是金士傑、唐從聖、錢佳樂等;今年則是20週年大慶「針鋒相對-奧賽羅」,主角除了金士傑外,又找來了大腕李立群和蔡燦德。說道金士傑和李立群,我只能說這兩人真得非常強!李立群早在20~30年前就在看存在主義的相關書籍(有興趣的請自己去查,本篇不多做說明),而金士傑更是這兩部舞台劇的靈魂人物! 如果有看過這兩人的演出,我相信就能瞭解我說的。

       巴黎花街是一個比較偏向喜劇的舞台劇,全場笑聲不斷,而且很漂亮的建立出一些梗;針峰對決則是改編自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之一的奧賽羅,既然是悲劇,所以會比較沈悶一點,但是演員所展現的張力和戲劇性是很棒的。從我自己的角度來說,我認為巴黎花街是比較吸引現場觀眾的,舞台劇或許 依舊有些受限,導致許多應該呈現出來的感受力和戲劇性受到限制了,當然這也有可能是我自己的感受問題。拉回到魔術表演上,相同的狀況,在有劇情的魔術是不是也有受到類似的限制呢?從以前看下來似乎是如此,也好像只有比較偏向喜劇的劇情魔術受到較多的歡迎。

       至於魔術師是個演員這句話,我自己是覺得很詭異。怎麼會是在演一個魔術師呢?一個演員在演某個角色的時候,應該不是想著我在演什麼角色吧,而是徹底融入角色中,甚至覺得自己是那個角色。如果不是這樣,怎麼會發生希斯萊傑和梁朝偉入戲過深的狀況呢?如果你覺得你在演魔術師,而不是自己是魔術師,怎麼把這種神奇的感染力帶給台下的觀眾勒?即使今天一位魔術師是裝成一個正要出門約會的人,我覺得這是他用這種型式的方式去呈現他的魔術,而不是說魔術師就是演員。畢竟,魔術才是魔術師的一切,是魔術師展現不可思議的能力,而不是把一個東西演得不可思議,我覺得這才是最根本的,至於後續有些人會提到魔術都是假的我想那是延伸的討論,在本體論上,應該是我剛剛說的。

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j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